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上市丨《脱节的时代》: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2-01-09

莎剧的舞台不是一个,而是四个

个人的、历史的、政治的、生存的

四个舞台彼此交织、重叠、转换

使莎剧拥有了万花筒般永远挖掘不尽的意蕴


脱节的时代

——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


(匈) 阿格尼斯•赫勒 (Agnes Heller)  著

吴亚蓉 译


01

内容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我们永远的同时代人。莎剧所思考的问题、所揭示的谜团,直到数个世纪以后才由哲学接过棒来继续思考。本书从哲学视角解读莎士比亚。莎剧对时间与时间性问题的精妙处理、对真理与事实的区分等,皆可与早期现代、现代及后现代思想对勘。莎剧中的现代性自浪漫主义时代以来逐渐被发掘,莎剧本身的启示特质由此显明。莎剧中的现代性标示了形而上学体系的终结,也暗示出一个悲剧性结论: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绝对、永恒的真理。





02

关于作者

阿格尼斯•赫勒


阿格尼斯·赫勒


阿格尼斯•赫勒 (Agnes Heller,1929-2019),卢卡奇最有才华的学生兼好友,更是来自批判理论传统的一员思想猛将,其马克思理论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年代的中欧领一时之风气。赫勒眼界之广、成果之丰令人惊叹,涵盖伦理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哲学及现代性文化理论。被迫移民美国后赫勒一直四处讲学,她是2006年宋宁奖得主,并多年担任纽约新学院汉娜·阿伦特讲席的哲学教授。她写了二十余部著作,其中包括《人格伦理学》(An Ethics of Personality)、《现代性理论》(A Theory of Modernity)以及《正义之上》(Beyond Justice)等。  



03

文摘试读

克莉奥佩特拉与屋大维


电影《埃及艳后》剧照


克莉奥佩特拉有时会被人演成一个有着法国风情的轻佻女人,但她绝不是那样的,她是埃及女王,她代表着埃及(安东尼就经常叫她“埃及”)。她生下了好几个儿女,其中一个儿子是与凯撒所生。她想为她的儿子保住埃及王位。她与罗马存在着权力争夺的关系。她手握一些权力,却又不得不在罗马锐不可当的势力下委曲求全。由于凯撒、安东尼以及屋大维都是罗马政治家,所以她与他们的关系自然不可能是纯粹私人性的,他们之间的交往必定关乎王朝兴衰。她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在恋爱中以及追求爱情时,都极会利用女人的诱惑力。此时她正陷入热恋,但她也想利用这份爱情实现振兴埃及王朝的目的。我们很难将莎士比亚笔下作为女王的克莉奥佩特拉与作为女人的克莉奥佩特拉区分开来,若说她是女人,她更重要的身份却是女王,但若说她是女王,她本质上仍是个女人。


罗马政治家安东尼先离开了克莉奥佩特拉去往罗马,谁知后来又回到她身边。莎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没有在爱情与责任中间难以抉择(像高乃依[Corneille]和拉辛[Racine]剧作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样),更没有在两个爱人中间左右为难,但他要面临爱情与野心的艰难抉择。然而,在克莉奥佩特拉看来,安东尼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她也同样在忠于安东尼(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他)与做埃及女王的野心之间犹豫不定。在安东尼的运势颓败之后(对此她脱不了干系),她不得不寻求屋大维的庇护。莎士比亚从未告诉我们关于克莉奥佩特拉的“真相”,她是真准备向屋大维出卖安东尼还是假意如此,她这样做是为了争取时间还是真心想与屋大维和解,我们都无从知晓。


我们之所以无法得知,不仅是因为这一真相到最后成了虚妄,更是因为压根儿就不存在这样的真相。克莉奥佩特拉身上总是融合着两种特质,即便有时她作为女王的野心、对王朝利益的关切以及她的精明算计占据上风,作为爱人的她也从未消失,后一种特质只会暂时地退隐黯淡,但下次却会迸发最耀眼的光芒。正因为如此,她和屋大维不相配,甚至也不会成为他的附庸,这并不是因为她比他年长许多,失去了吸引他的魅力。即便她正值芳龄,她也魅惑不了屋大维,而哪怕她魅惑成功,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莎士比亚笔下的屋大维冷漠无趣,对外邦或异族的风俗习惯丝毫不感兴趣。他总带着怀疑而非好奇的目光审视他者,也总是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屋大维的偏见正是罗马人对他者的偏见。这部剧的前几句台词表达得很明确,例如,他说安东尼搧凉“一个吉卜赛女人的欲焰”(1.1.9),还说“这世界上三大柱石之一,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娼妇的弄人了”(1.1.12 - 13)。克莉奥佩特拉(以及她的朋友们)反过来也鄙夷以屋大维为典型代表的罗马风俗。对克莉奥佩特拉来说,屋大维(以及安东尼的妻子富尔维娅和奥克泰维娅)代表着外邦的、极具威胁性的他者。


克莉奥佩特拉与屋大维的关系映照出两种文明间的互不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文明之间也有细微的活动。安东尼就真正地兜转其间,对两种文明都大为赞赏。此外,剧末的克莉奥佩特拉虽身着东方的华服,却践行了罗马人的死法。


荷兰 希拉·德·莱勒斯《克莉奥帕特拉之死》1675-80年


克莉奥佩特拉一开始坚决拒斥罗马,她骂屋大维“乳臭未干”(1.1.22),为安东尼感到担心。紧接着,东方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克莉奥佩特拉在侍女和随从的陪同下隆重出场。他们的用语和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于罗马人。查米恩先说:“艾勒克萨斯大人,可爱的艾勒克萨斯,什么都是顶好的艾勒克萨斯,顶顶顶好的艾勒克萨斯,你在娘娘面前竭力推荐的那个算命的呢?(1.2.1 - 3)哪有罗马女人会像这样说话?她的话里满是随意和浮夸,但也不失格调和精巧。这是个别具一格、礼节繁缛,但又极具感官诱惑的美妙世界。这样的世界只对安东尼有吸引力,它吸引不了屋大维。


克莉奥佩特拉深爱着安东尼,不过,她是埃及女王,如果安东尼能保证对她忠诚并回到埃及,她也乐意看到他与屋大维重修旧好。但让她恼火的是,屋大维让安东尼要么选择罗马和他的好意,要么选择她克莉奥佩特拉,二者只能择其一。她本想将爱情与王朝利益协调起来,如果安东尼以凯撒朋友的身份回到她身边,那便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因此,当从罗马回来的使者奏报时(2.5),她原以为会听到好消息。我想补充的是,使者奏报时,克莉奥佩特拉不仅表现得像个善妒的女人,还像个东方的暴君。难道说所有情绪激动、醋意大发的女人在内心深处都恨不得成为东方暴君?她大骂使者:“我很想在你没有开口以前先把你捶一顿;可是你要是说安东尼没有死,很平安,屋大维待他很好,没有把他监禁起来,我就把金子像暴雨一般淋在你头上,把珍珠像冰雹一样撒在你身上。”(2.5.42 - 46)使者这时才不得不说出安东尼与奥克泰维娅联姻的消息,这是安东尼与屋大维“交好”而获得的赏赐。克莉奥佩特拉气得拔出了刀子。


我们最先从屋大维口中得知了安东尼回到克莉奥佩特拉身边的消息。他正希望事态如此发展,这不仅是他准确的猜测,更出自他精心的谋划。这样,他就可以用捏造的或确凿的指控来暗算安东尼。他劝妹妹与安东尼离婚,说是因为疼惜她,却毫不理会她对安东尼的维护。他对安东尼表现出了他能表现出的最大的嫉恨,这种嫉恨与两性、文化以及政治有关,他说:“这件事,还有其他种种,都是他为了表示对于罗马的轻蔑而在亚历山大里亚干的;那情形是这样的:在市场上筑起了一座白银铺地的高坛,上面设着两个黄金的宝座,克莉奥佩特拉跟他两人公然升座;我的义父的儿子,他们替他取名为凯撒里昂的,还有他们两人通奸所生的一群儿女,都列坐在他们的脚下;于是他宣布以克莉奥佩特拉为埃及帝国的女皇,全权统辖下叙利亚、塞浦路斯和吕底亚各处领土。”(3.6.1 - 11)虽然他心满意足地发现自己的精心预谋很快就能实现,但他确实也对安东尼怀着嫉恨。我们随后来到了阿克兴海岬附近,这场戏对于克莉奥佩特拉和爱诺巴勃斯来说都至关重要。


意大利 提也波罗《安东尼会见克莉奥帕特拉》1746年


爱诺巴勃斯劝她远离这场战争,说道:“人家已经在批评他的行动轻率了,在罗马他们都说这一次的军事,都是一个名叫福的纳斯的太监和您的几个侍女们作的主张。”(3.7.13 - 14)我们不要忘了,爱诺巴勃斯只是个副将,是安东尼的部下,他竟敢这样对埃及女王说话!克莉奥佩特拉回答他:“让罗马沉下海里去,让那些诽谤我们的舌头一起烂掉!我是一国的君主,必须像一个男子一般负起主持战局的责任。”(15 - 18)这句话混杂了她对罗马的仇恨以及作为女王的骄傲。克莉奥佩特拉之所以提出错误的战术(在海上作战),是为了派用自己的舰船,好让她的国家在与罗马的对决中取得胜利。我们已经知晓了战事的结局。克莉奥佩特拉的船转舵逃跑,安东尼竟随她而去,这场仗以惨败告终。


这次败仗后,屋大维与克莉奥佩特拉的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安东尼的部下这时陆续弃他而去,爱诺巴勃斯也动了背叛他的念头。这也是真理揭开的时刻……


延伸阅读

(戳图购买)

脱节的时代

——作为历史哲人的莎士比亚

(匈) 阿格尼斯•赫勒 (Agnes Heller)  著

华夏出版社


天猫链接(复制后打开淘宝)

¢jOgO1znYvDg¢




近期新书

善与恶的彼岸

脱节的时代

伦敦文稿

巨人与侏儒

迫害与写作艺术

图书馆里的

古今之战

吕西斯

《诗术》译笺

与通译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作为作曲家的尼采

书讯 | 蒂利亚德《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前天刷屏的世界读书日,也是莎翁诞辰

讲座纪要|彭磊:苏格拉底与家庭

新书上市丨《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走进人类共同体的历史源头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